一张免罚单背后
藏着怎样的治理温度?
从“猫鼠游戏”到温情执法
蕲春县城管执法局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用“柔性引擎”激活城市末梢神经
让街巷烟火升腾
治理温度深植人心
首违免罚,执法有张“人情面”
在李时珍医院道路旁,62岁的摊主周米发曾日日上演着与城管的“躲猫猫”。三轮车擦着街角溜,眼神总得瞟着路口,那份提心吊胆,是许多小摊贩曾经的日常。
这天,他的占道经营被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三中队的伍琪分队长抓了个“现行”。预想中的罚单和驱赶并未降临,一份印着《温馨提示书》的单子递到了老周手里。“第一次我们不处罚,给你下个整改,请到前面规划好的疏导点去经营。”伍琪的声音温和却清晰。这份“首违不罚”的举措,为像老周这样的小本经营者留出了宝贵的“容错空间”。法理的权威没有打折,执法的温度却实实在在传递出来。
老周的心放了下来,感慨道:“城管人蛮好的,说话在理。现在到点儿去疏导点卖,我们也方便,心里踏实了,可以卖一天也不用东躲西藏。”
冰冷的对峙消散了,信任的嫩芽,就在这份带着温度的“提示”中悄然生长。
外摆“松绑”,烟火气里谋共赢
餐饮业复苏不易,小店老板们守着门面,看着稀疏的人流,愁上心头。县城管执法局没有简单地说“不行”,而是积极落实促消费政策,在反复调研和确保市容秩序的前提下,精准开出了“药方”:允许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在每日傍晚5点至9点及节假日期间,有序开展外摆经营。政策开了口子,服务紧跟脚步。城管队员们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更成了“服务员”和“指导员”。
他们主动上门,一家家走访,详细讲解外摆的区域、时间界限,手把手指导商户如何做好秩序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确保食品安全,避免油烟噪音扰民。
湖北七道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东对此深有感触:“城管部门既帮我们出谋划策,想办法增加营收,又耐心帮助我们规范秩序、搞好卫生,特别贴心!这实实在在为我们经营营造了一个安心的环境,顾客也觉得舒服。”城市的公共空间在规范中被有效利用,久违的“烟火气”袅袅升起,与整洁有序的“文明范”和谐共生,实现了商家生计与城市管理的双赢。
民呼我应,关键小事见真章
“家里装修是喜事,可这拆下来的砖头瓦块、破门窗旧家具,到底该往哪里倒?”这曾是漕河镇大河口村村民吕小毛和许多城区居民的共同烦恼。随意倾倒影响环境,找个地方堆放又费时费力还可能违规。
县城管执法局聚焦这个看似不大却困扰不少家庭的“关键小事”,精准发力。今年,他们在漕河城区科学选址,新建了26个建筑垃圾临时中转站,覆盖了吴庄社区、八斗地村、南门畈社区等重点区域和居民聚集区。这些中转站就像一个个“收纳箱”,有效解决了城区装修垃圾处置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今,吕小毛再也不用为建筑垃圾发愁了:“之前是真头疼,不知道往哪弄。自从城区设了这些临时中转站,我们装修垃圾有地方放了,清运也方便,省心多了!”渣土车不再乱窜,角落里的垃圾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整洁的街巷和居民舒展的眉头。治理的针脚,就这样密密实实地织入了城市生活的肌理,让整洁与舒心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风景。
从一份《温馨提示书》替代冰冷的罚单,为小摊贩留出生计空间;到一纸外摆政策为餐饮业“松绑”,点燃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从18座建筑垃圾临时中转站解民所急,到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这些带着泥土气息、冒着生活热气的治理细节,绝非偶然。它们正是县城管执法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密切联系群众”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他们把作风建设的要求,具象化为一项项充满人情味的柔性执法举措和一桩桩精准对接需求的为民服务行动。
当街头的小贩能安心地说“卖一天也不走”,当企业的负责人由衷感叹“省心多了”,当普通村民为一件“小事”的解决而展颜——这便是作风建设最真实、最温暖的成效体现。城市治理的至高境界,莫过于让法度的刚性与为民的温情,在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中浑然一体。规则守护着生活的秩序,而这份守护所蕴含的温度,则让它被每一位市民欣然接纳、真心拥护。这,便是一座县城可触可感的治理温度。
记 者: 夏 振
通讯员:阎旻睿
一审:梅 益
二审:刘明正
三审:程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