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暑假去哪儿?谁来管?
这曾是萦绕在许多家长
心头的难题
如今,一份由共青团蕲春县委
精心编织的“解忧答卷”正悄然铺开——
他们以深入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引领
将学习成果转化为
惠民的生动实践
整合资源、下沉力量
在全县15个乡镇(办)织就了一张
覆盖64个点位的公益托管网络
真正让“托”有所依、“管”有所乐
清凉教室里的“生命必修课”:安全知识“活”了!
推开漕河镇枫树林社区“希望家园”托管教室的门,一阵清凉扑面而来,盖过了窗外的暑气。
这里,大学生志愿者丁金怡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化身“安全魔法师”。她带着孩子们“情景重现”落水场景,“你问我答”识别危险水域,严肃的防溺水知识,在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小手和此起彼伏的抢答声中,变得可感、可知、可记。“小手攥成拳头模拟自救动作,小脸写满认真”——这间清凉的教室,成了守护稚嫩生命的第一道安全堤坝。
居民胡淑珍的心里话很实在:“孩子以前在家总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免费托管不要钱,孩子在这儿认真做作业,安全也有保障,我们很放心!”
村头“小屋”的华丽变身:这里装着童年的笑声!
走进蕲春县漕河镇清水河村,昔日的党员活动中心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快乐星球”。这里,团县委组织的志愿服务队让每一寸空间都“活”了起来:课业辅导区里,志愿者俯身细语,作业难题迎刃而解;兴趣天地里,围棋对弈,落子声里藏着智慧火花,画笔挥舞,白纸上绽放斑斓梦想;“爱心图书角”里:200余册绘本、故事书被孩子们翻得起了毛边,书香浸润着好奇的心灵;安全课堂里,实用的知识融入游戏,安全意识悄然生根。
墙上那张《暑期课程表》,排满了缤纷计划,是孩子们每天的期待。村民余立看着孙子余梓齐的变化,乐呵呵地说:“以前在家蔫蔫的,现在回来小嘴叭叭讲个不停,学得开心,玩得尽兴!”余梓齐的小脸笑开了花:“这里朋友多,一起学一起玩,比一个人对着电视有意思多啦!”村头这间“小屋”,盛满了安心,更盛满了童年的欢歌笑语。
托举的力量:三千童心的“避风港”与“加油站”
从社区到乡村,从枫树林到清水河,64颗“希望之星”在这个夏天于蕲春县15个乡镇(办)次第点亮。这背后,是团县委精准发力、汇聚力量的成果。
团县委拧紧资源“一股绳”,成功链接15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志愿团队;织密专业“服务网”,招募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和贴心的“童伴妈妈”,吸引众多回蕲大学生反哺家乡;撑起多元“成长伞”,精心设计涵盖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心理关怀的全方位课程与活动。
“将严实作风贯穿服务全程,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成果,整合更多资源,拓展服务覆盖面,切实把爱心托管、希望工程这些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办实办好,为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成长护航!”团县委副书记管潓沄的话语,清晰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决心。这份承诺,正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这个暑期,这张温暖的网络已累计为超过3000人次的少年儿童,撑起了一片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乐趣、成长有陪伴的晴空。它托举的不仅是孩子们宝贵的假期时光,更是无数家庭稳稳的幸福和沉甸甸的信任。
64间教室,3000张笑脸
团县委用扎实的行动
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成果
转化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安心
与孩子的欢笑
从解决“看护难”到托起“成长梦”
这场覆盖全县的公益托管实践
办的是民生实事,暖的是百姓心田
护的是祖国未来
这份沉甸甸的“托”付
托举成长,更托举希望
记者:周润卿
一审:梅 益
二审:刘明正
三审:程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