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邢晓博 李向国)青峰村位于蕲春县刘河镇东南部,由原青峰村、杨河两个村合并而成,是典型的偏远落后纯农业村。全村版图面积9.1平方公里,现有村民678户3058人,党员80人。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新村并心融合,青峰村抓住机制、服务、发展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出一条党群互促、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抓机制创新,夯实执政“基本盘”。一是优化领导工作机制。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治理架构,推行“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采取日常服务、代理服务、陪办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简化群众办事程序、破解群众难事入手,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400余件,构建起纵向联动一体、横向链接协调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协商议事机制。打造“1+4+N”协商主体架构,以村党总支书记为核心,吸纳村“两委”干部、监委会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4类固定成员,联动在外能人、退役军人、经济组织等N方力量,搭建村民议事平台。同步发动老党员、老干部、网格员化身“民情收集员”,通过上门走访、田间座谈等方式,累计收集群众诉求60余条,解决了通组道路硬化、标准塘整治、渠道清淤、路灯安装等群众“急难愁盼”,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民意汇聚在基层”。三是优化制度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制定了《班子成员岗位职责清单》《青峰村村规民约》《“一支笔”审批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坐班值班制度》等多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形成了组织机构依规使用权力、班子成员部按制度履行职责的良好局面。
抓服务提质,绘就治理“同心圆”。一是阵地升级。针对两村合并后地域跨度远、人口居住分散、基层阵地设施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等现状,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2024年对新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亲民化”改造,新增青峰村综合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区、农产品助农直播区等功能区,实现了党群服务阵地的多功能化。二是活动共办。通过“共建团队、共办活动”,将具有相同爱好的村民汇聚到一起,成立了青杨舞蹈队等村级自治组织7支,共同开展各类活动20余场,以文化认同促进情感融合。三是用活积分。统一制定新村积分管理办法,将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防火防汛等行为纳入信用积分兑换项目,通过“季评星、年评优”选树“最美家庭”等身边典型26人,兑换物资80余次、价值4000余元,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治理氛围逐步形成。
抓产业振兴,激活共富“新动能”。一是盘点资源家底。结合“三资”清理行动,通过土地整治和清产核资,已将原2个村2571亩耕地、7134亩山林、236亩蕲艾基地、1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蛙稻连作16.4亩及闲置资产统一纳入“一本账”登记、管理,并向社会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吸引各类项目落地见效。二是聚集人气流量。组建以村干为牵头人的7人直播带货团队,主要销售年糕、豆干、酥圆、山药、手工油面、土鸡、土鸡蛋、干货干菜等各种农副产品,累计开展助农直播60余场次,销售农产品300单,总销售额达5万余元。三是深化利益联结。根据村集体土地、集体资产、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形成新村年度发展规划,并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油茶、蕲艾为主导,水稻、小龙虾、青蛙种养殖协同发展的多元格局。目前,全村已发展油茶300亩、蕲艾300亩、水稻50亩,各类经济项目可带动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1.4万余元、周边村民年增收2000余元。
从油茶飘香的产业基地到党旗飘扬的田间地头,从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到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青峰村正以“党建强、产业旺、生态优、百姓富”的昂扬姿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