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聚焦襄阳,讲述一把钥匙的温情故事

08-13 08:05  

8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播出了《回家的钥匙·襄阳站》公益行动,为走失的老人点亮回家的灯。


八月初的一个傍晚,当夕阳将襄水街的水面染成金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携手拼多多发起,联动襄城区政府、襄阳市公安局共同开展的“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襄阳站直播在此启幕。


这场以“守护”为主题的活动,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既打开了科技守护的大门,也叩响了整座城市对老人的牵挂……


059A2284.JPG


市井烟火里的守护序曲


当天18时许,活动尚未开始,襄水街内外早已热闹非凡。



一侧的非遗、美食展区人头攒动,市民与游客在老襄阳的烟火气里穿梭;另一侧的警务展示区,反诈、禁毒装备前围满了人。而当天最受人们关注的“主角”,是一枚藏蓝色的小巧钥匙扣——这便是被称作“回家的钥匙”的智能定位装置。


图片


“结合派出所近年警情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的警情

呈逐年递增之势。”


活动现场,襄城公安分局庞公派出所社区民警黄飞介绍,2024年庞公派出所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5起,今年以来又接到10起。并且,其中有些老人还是多次走失,最多的时候同一位老人一个月有5次报警记录。


“走失时间越长,

老人的安全风险越大。”


由于走失老人可能遭遇溺水、交通事故、冻伤、中暑等风险隐患,接到老人走失警情后,派出所都会立即出动警力全力寻找。但相关警情找寻难度较大,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会让家属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情绪崩溃。


059A3371.JPG


“您看,现在通过这把钥匙,

家属能随时看到老人位置,

再也不用担心老人会直丢了。”


黄飞的现场演示,让围观者频频点头。市民邹大爷凑近细看,感慨道:“以前找走失老人太难了,有这东西,心里踏实!”民警的讲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围观,还有不少人现场咨询领取事宜。


图片


19时许,当主持人陈怡博乘舟沿襄水而来,一曲《路过人间》拉开了舞台表演序幕。旋律渐歇,真武山派出所辖区一名老人走失的短片出现在了屏幕上:一位老人走失两天,民警带着警犬在山中寻回他时,老人已虚弱得说不出话。


059A3649.JPG


“现在有了这钥匙扣,寻找时间从‘天’压缩到‘分钟’。” 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肖晨走上台,话音刚落,掌声便如潮涌。这是对民警辛劳的致敬,更是对科技温度的赞许。


钥匙扣里的科技与温情


“有了‘回家的钥匙’,我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时不时点开,查看父母是否在安全的地方。”活动现场,走失老人亢奶奶的女儿祝佩霞举起手机向大家展示,屏幕上的定位界面清晰可见。


图片


亢奶奶和女儿的故事,是许多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缩影。自患病以来,她走失多达10余次,家人常年悬着心,而这枚钥匙扣,成了转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钥匙扣设计轻便小巧易携带,日常使用续航时间在10天以上。钥匙扣上面还附有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联系到走失老人所在社区的社区民警及时救助。


图片


檀溪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浩国介绍,家属一旦发现老人走失,立即可通过“回家的钥匙”小程序查看老人实时位置。更贴心的是“路人模式”——市民扫码即可联系社区民警,形成“全城守护网”。

来源:汉水襄阳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8/6d1f1db1367612bf47a75fbdc2522565.jpeg